《白桦林》第9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27 09:45:43   

           
     

——记我系系友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杰老师

文本框: 我有三不悔:为师不悔,学史不悔,研究俄罗斯不悔!

 

五一期间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认真拜读了王国杰老师的《俄罗斯历史文化——俄罗斯国情研究》一书。读毕掩卷长思,灵魂似经历了一次洗礼,思想似亲临了一场盛宴,这是兼具散文之美、杂文之思的哲学启示。在这本书中,王老师不仅通观俄罗斯国情的变化与发展,而且着重从苏联与中国两国的国情及两国转轨过程中,找出中俄之间的比较参数,作为中国改革的借鉴。在他严谨的结构和分明的条理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待历史与文化的殚精竭虑,他们总是试图抵达历史深处从而汲取到文化的精髓,以微薄之力贡献国家,启迪和引导我们这些新生代的青年人。

王国杰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我系的老系友,这“历史”和“系友”给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俄罗斯历史”,它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们仅仅触摸到了它一丝历史的脉络,面对俄罗斯、面对王老师,我们怀抱的是一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虔诚之心。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我们更希望能得到像王老师这样的名师的“渡化”,从而信心百倍的抵达彼岸。

阅读一个人,同样得深入他的历史,而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必然有着曲折的人生道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时代培养信念,时代迁就精英,王老师从他的童年时代就梦想着能去俄罗斯看看。196319岁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俄语为专业,经过多年的奋斗与努力,梦想得

以成真。他曾三次留学俄罗斯,在俄罗斯生活近两年的时间里走访了近20个州、市、县,结交了许多俄罗斯朋友,亲身感受了俄罗斯民族及文化。他还是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的发现者,

 

 


Одной  рукой  в  ладоши  не  хлопнешь. 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研究东干族的形成与发展方面颇有造诣。而今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公众形象:在2006年“大

唐西市杯”旅游推广大使选拔活动中,62岁的他凭借流利的俄语,精辟的记述,健康乐观的形象以94分的全场最高分杀入总决赛!记忆犹新的是他去年来我校做的一次学术讲座《俄罗斯——最值得研究的国家》。讲座精彩万分,掌声不断,结尾一声秦腔高亢吼起,四座惊起,拍案叫绝,至今深为同学触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强烈信念,对理想矢志不移,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且有着乐观人生态度和飒爽英姿的学者形象。他说:“我有三不悔:为师不悔,学史不悔,研究俄罗斯不悔!”语出落地,铿锵有力。有着如此信念和激情的王老师怀抱更多的是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他的启蒙老师张学智和线菊秋时,他带着崇敬之情说:“当时他们可是从北师大来到陕西关东一个偏僻小县城来支援大西北的啊,这么一干就是20多年,他们把青春贡献给了大西北,他们也是我的人生老师!”说到在我校的五年求学生涯,他说,“得感谢西安外院名师沈友泰、胡棣华、刘力等,是他们为我的专业打下牢固的基础。”王老师回忆间流露出来的深切感激之情让我们由衷钦佩,对生活永留一份感激,生活自会恩赐你更多。这是他透露给我们的生活哲学,而课余休闲的王老师也值得我们学习一番。他喜欢打乒乓球、跑步,年轻时更是一个运动强手,那一声气撼山河的秦腔恐怕就是得益于这样的体魄吧!这让我想到了那句谚语来“В здоровом деле——здоровый дух. ”而他一生的兢兢业业以及不屈服于生活的风姿就可以用那句“Век живи,век учись ”来总结了。总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矍铄、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的老教授,无须怎么现身说法,无须耳提面命,便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从王老师那里获得最大的“教益”恐怕就是我们的自省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他指出我们学习俄语的呆板,如果将兴趣移植到对俄罗斯国情的认识与了解中去,不死抱教科书,通过活跃的渠道,涉取大量信息,这样的我们会比一般人更有发言权和优越感,更能激发群体学习俄语的兴趣;而在学习它的国情中,更要善于思考,要善于从数据中挖掘信息,批判地、怀疑地看待事物,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优势是信息的多样化,而这势必造成选择的多样性,一时间使我们无所适从,以至于一部分人思维机械、抓住书本不放,一部分人浮躁难安、丢开书本不管。我们明显缺乏一种研究和创新的精神。自省之余,我们已深切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似乎当下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从90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无论是矛头相向还是溢美之词,都已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压力,我们已不再是当初那些“八、九点钟的太阳”,虽不能说“如日中天”,但也已“日上三竿”,不管我们呈现出来的是靡靡之音还是摧枯拉朽之势,都应放在一个具体的时代。引用王老师书中的一段话:

“了解了俄罗斯的千年历史,我们也就不必为今日俄罗斯的局势担忧,因为1000年来俄罗斯的发展史,不仅充满着动荡与危机,而且在不断变革与完善着。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但它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永不认输的民族。”

民族之间是有共性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暗示着中华民族,暗示着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以史为鉴,运用历史的眼光,辨证的思维,把自己放在大背景中,善于回顾、瞻望和自省,并始终坚信,没有一种力量能比依靠自身所迸发的意志更加可贵。

历史总在不断演变,不变的是永远质朴的情怀。那句感动了几代人的保尔·柯察金的话如今依旧响亮“……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无论是王老师还是我们,都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那话语理直气壮:“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能力都将献给它——心中那最原始的理想和信念!”


Пролитую  воду  не  соберёшь. 覆水难收

聚焦俄语系

信息标题 更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西安外国语大学 俄语学院 版权所有   访问本网站前请仔细阅读《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西安外国语大学B区一层  邮编7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