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聘教授周民权来我院讲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6 点击数:

 

2019925日下午,周民权在教学楼H106为我院学生进行了题为“当代俄汉称呼语对比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邓滢教授主持

 

周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称呼语的基本概念和界定。他表示,称呼礼节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前奏,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其不仅彰显交际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亲疏程度,而且体现社会规约所框定的礼貌与尊重。他认为,作为交际起始行为,称呼语从交谈一开始就表达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态度,以及说话人对两者社会关系的认识,它赋予的不仅是称呼语本身的命题意义,更重要的是体现说话人命题态度和交际意向。

 

关于称呼语的类别,周教授认为其主要分为四种,即:对陌生人的称呼、对熟人和亲属的称呼、书信称呼、电话称呼。他结合各类别特色与现实生活的语境,分析了各个情境下称呼语的应用方法。例如,用“товарищ”一词为例,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意义的变化。他认为,社会变化引发的不仅仅是称呼礼节的改变、社会变化及思维、语言定型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俄罗斯当今社会与前一历史时期的有意疏离。

周教授还重点分析了俄汉称呼语中的社会性别定型对比。他指出,称呼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定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以及言语交际中的言外之意、交际目的等,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称呼语尽管针对所有人而言,但从中较容易发现男女两性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异同及社会性别定型对比。他从职业称谓中的社会性别定型、自我称呼和称“他”形式中的社会性别定型、熟人和亲属的称谓中的社会性别定型、从他亲属称谓中的社会性别定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俄罗斯对于熟人和亲属的称谓不区分宗族和非宗族、男女性,称呼以增加亲切感为主,较之汉语要简单得多;而中国更加重视亲情、血缘,崇尚等级,长幼尊卑的秩序。

在讲座最后,周教授总结指出俄汉称呼语中的语用差异折射出中俄两国不同文化理念及习俗。希望大家在日常交际中多留心称呼语的用法,增进对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习俗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