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学院概况

俄语学院始于1952年新中国最早开设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西北俄文专科学校,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俄语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为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学院开设俄语、哈萨克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捷克语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俄语专业是新中国4个最早开展俄语教学的专业点之一,2006年获批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起接收博士后进入科研流动站研究深造。哈萨克语专业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审批,备案成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俄语专业教师27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9%;博士学历教师21人,占比78%;博导4人。此外,有非通用语种教师10人、思政教师3人、外籍教师4人,“西外学者”特聘教授1人。

俄语学院教师曾获评“全国最美教师”、陕西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陕西好人榜》敬业奉献类陕西好人、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俄语学院被评为校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获评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科研水平是高校整体实力的重要体现。提升学院科研水平,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一流专业的重要基础。为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努力推动西北地区、陕西省与研究对象国在多领域的互动合作,学院先后开设俄罗斯研究中心、环里海研究中心、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现已独立为省级科研机构)、中亚语言文化中心、当代俄罗斯文学和翻译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教师科研、教学成果丰富,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数十部,编著教材十余部。

学院师生长期积极活跃在翻译服务一线,包括中国-中亚峰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博览会、欧亚论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仅中国-中亚峰会期间,派出140余名师生承担翻译保障任务,占峰会志愿者总数62%。1名教师被表彰为省级先进个人,19名教工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表彰为先进个人,42名学生志愿者被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

各专业均与海外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包括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圣彼得堡帝国理工大学、圣彼得堡经济大学、喀山联邦大学、图拉托尔斯泰国立师范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萨拉托夫国立大学、切列波韦茨国立大学、乌克兰利沃夫大学、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明斯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大学等近20所高校,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生交流项目。国际间高层次互动活跃,近年来,配合学校接待了俄罗斯联邦副总理、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教育委员会副主席、俄罗斯驻华大使、白俄罗驻华大使等高级别团组;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哈萨克斯坦教育文化参赞等各国代表与学院建立了友好密切的合作联系。促成白俄罗斯驻华使馆为我校新校区捐赠国内首座白俄罗斯第一民族诗人扬卡·库帕拉雕像;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对我校进行专访并在主新闻时段播放8分7秒对学校进行宣传。每年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短期授课、举办学术交流讲座。

学院多举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就业升学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我院升学率约占毕业生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多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新疆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纽约大学、普希金俄语语言学院等国际著名高校录取三十余名学生。学生就业领域涉及外事、军事、外经贸、海关、能源、机械制造、国家安全、航空航天、电器、通讯、教学科研等,就业单位包括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中石化、中国重汽、中铁、华为、中兴、海康威视、格力电器、陕鼓、陕汽等国家部委机构及优质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俄语专业:俄语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俄语人才培养中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21人拥有博士学位。专业立足“语言文学筑基、跨学科融合、区域国别特色”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及区域发展需求,兼具全球视野、跨文化素养与扎实语言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开设“俄语+外交”“俄语+旅游”“俄语+英语+中译外”等复合型特色班,开创跨校“俄语+法学”双学位项目,聚焦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文旅商贸特色领域。毕业生在外交外事、国际贸易、法律实务、涉外服务及学术研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


哈萨克语专业:哈萨克语专业是全国首批设立、唯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中西部最大哈萨克语人才培养基地,自2017年设立以来,已培养5届本科生。专业实施“哈萨克语+俄语”双语培养,注重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现有教师5人,含外籍专家,均具高水平学历背景。与多所哈萨克斯坦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赴哈交流学习。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外交部、高校及世界500强等单位。


乌克兰语专业:乌克兰语专业于2017年通过教育部审批,同年9月开始招生,是国内最早开设乌克兰语专业的高校之一,现有专任教师2人、外籍教师1人。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旨在培养乌克兰语基本功扎实、兼具俄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乌克兰利沃夫国立大学签订“2+1+1”联合培养协议,曾整班派出学生出国学习,两届学生均已顺利毕业,就业去向包括国家部委、国内外语类高校、乌克兰领事馆以及各类企业等。


白俄罗斯语专业:白俄罗斯语专业开设于2018年,现有专任教师1人,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白俄罗斯语专业知识和基础俄语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合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白俄罗斯语+俄语”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已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可通过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渠道赴白交流学习。毕业生在外事、教育、科研、新闻媒体、经济、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工作。


捷克语专业:捷克语专业于2018年经教育部审批成立,现为西北地区唯一培养捷克语人才的高等教育平台。现有专任教师2人、外籍教师1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较强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能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捷克语+英语”应用型人才。4人曾经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公派至捷克马萨里克大学学习,拟整班派出赴帕拉茨基大学留学。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外交事务、涉外商务、文化传播、教育科研、国际组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