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下午,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欧洲语言文学部主任陶源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外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问题解析”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黄达远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从选题原则、文献爬梳和研究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在选题原则方面,陶源教授指出,选题首先要对接战略,即应当思考“我想做什么”和“我能为国家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并要将二者结合才能充分满足申报公报中“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代表正确方向、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的要求。陶源教授结合自己的以往选题经历总结了外语学科的两类选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分别对其要求进行了分析。谈到指南与研究之间的关系时,陶源教授指出要吃透指南、活用指南。从2022年起指南分为具体条目和方向性条目两类。具体条目对文字表述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方向性条目除可以对文字表述进行修改之外,申请人要根据研究的范围和方向自设具体题目;在2022年的选课题指南里面明确指出,自选课题与具体条目和方向性条目同等对待的。在具体题目方面,陶源教授以部分俄语相关的选题题目为例进行分析,指出要凝练题眼和体现巧思,从而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创新之处。同时她还针对选题指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她认为,在选题依据方面分为以下三点:一是研究背景,即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二是提纲挈领,即指出选题和指南或社会现实的结合点;三是体现需求,即结合重要文件精神、领导讲话,体现国家需求。
在文献爬梳部分,陶源教授分享了自己写申请书的思路:全面覆盖,即重点问题和重要作者全覆盖;体现时效,即除部分古典研究,应有近两年的新文献;避免繁琐,即一版为宜;凸显深度,即应体现研究者对主题的把握;以述引评,即以综述引出“简评”部分。此外,她还介绍了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相关内容,指出学术价值具有科学意义,对思想解封具有催生作用;而应用价值能解决现实问题,能活用理论与实践,产生新的技术与方法。
在研究问题部分,陶源教授指出研究对象可以是总体式论述,也可以是分体式论述。总体式论述是回答项目以什么为材料,采取何种方法,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最终可能形成怎样结论的问题。分体式论述则是回答项目将具体立足于哪些问题。对于总体框架在申请书中的重要作用,陶源教授提出了四点注意事项,第一是层次性和逻辑性;第二是以切实的研究内容为抓手;第三是嵌入创新;第四是暗含框架,即体现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并在阐述时体现框架。在研究方法和思路这部分,陶源教授认为应该详细具体阐述,并为大家提供了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这一形式的思路,强调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应当体现抓手、清晰流畅。在创新点方面则应当特别注意是否涉及新观点、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材料、新论证等方面。在核心观点这部分,要围绕申报课题提炼已有研究的观点。随后,陶源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俄藏项目的相关内容,并对参考文献的罗列提出了相关建议。
讲座结束后,黄达远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参会教师与陶源教授就项目的申报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陶源教授也积极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项目申报经历中的宝贵经验。整场讲座内容详实丰富,为教师们申报外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供了重要借鉴。
主讲人简介:
陶源,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欧洲语言文学部主任,俄语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海外汉学,区域国别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3项,其中2项结项,1项在研。2016-2019年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完成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之作《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俄文版的翻译与出版工作,并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外汉学研究。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检索及以上近2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图/文:赵嘉敏;审核: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