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成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哈萨克斯坦第七次总统选举与哈新发展模式的前景”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耶斯尔教授主持。
杨教授首先讲述了他带领学生访问哈萨克斯坦并观察总统大选的见闻,简单介绍了本次选举的相关情况,包括选厅的构造和选举机制,自身与观察员以及投票员的交流以及与纳扎尔巴耶夫前总统的直接交流情况。随后,杨教授讲授了纳扎尔巴耶夫与哈萨克斯坦的总统制。他先从1989年纳扎尔巴耶夫被任命为哈共中央第一书记讲起,再谈到1991年纳扎尔巴耶夫当选为哈萨克斯坦总统,再讲到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为大家串联了整个历史片段,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了纳扎尔巴耶夫当选总统的整个经过。
对于双重元首制及其主要问题,杨教授首先谈到了哈萨克斯坦的权力交接,分为街头革命式、议会选举式、家族继承式、精英内部转移式。杨教授强调,哈萨克斯坦当局在2019年后呈现出一种“双核心”状态,一方是当选总统及其新组建的团队;另一方是继续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领导作用的“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及其家族。双核心问题不是纳扎尔巴耶夫与托卡耶夫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双方团队之间的协作与融合。形式上,制约托卡耶夫最重要杠杆的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外的所有政治头衔全部移交给后者,但实际上,纳扎尔巴耶夫依然可以通过自己嵌入到政府机关、强力部门、立法机构等各级权力部门的侧近亲信把握大局。
随后,杨教授谈到了“一月震荡”与新哈萨克斯坦。“一月震荡”实际是2022年1月2日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抗议活动,导火索是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到1月5日,局势几乎失控,十多个城市的集会演变成了大规模骚乱,不过1月10日就宣布未遂政变失败。杨教授表示,和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到底能否继续维持稳定一直广受质疑。支撑这一观点的核心依据恰恰在于,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三十年间建立的相对开明的多元化政治制度让外部势力更容易渗透。30年间,深深嵌入到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的纳扎尔巴耶夫家族的影响,在新政治力量稳固后必然需要再分配,超稳定结构和不稳定状态的一体两面随时可能翻转。1月9日事态已经平息后,纳扎尔巴耶夫对外宣称自愿将国家安全会议主席一职移交给早已在1月5日自行宣布自即日起担任该职的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终于完成了从“双头政治”向一元统治的过渡。从这一刻起,托卡耶夫自2019年继任以来其合法性和正当性得到了完整的确认。这场惊心动魄的变局标志着长达三十多年的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已经终结,以托卡耶夫为主体的新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而托卡耶夫清晰的认识到了国家发生的变化,要领导国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对于托卡耶夫新政的挑战与风险,杨教授列举了经济社会领域的问题与重大挑战,其中包括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率高等问题。同时,托卡耶夫在首都及阿拉木图等地的投票率与支持率一路走低。此外,还有戈尔巴乔夫和普京改革的前车之鉴,托卡耶夫进行的改革也仍需慎重。杨教授说道,新哈萨克斯坦已经和纳扎尔巴耶夫进行了一个切割,现在开始托卡耶夫拥有完全的权力,所有执政的后果都应该由他自己来承担,并且国际政治环境也极其不利,全球化进程还在放慢,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在进行,而新发展模式,新哈萨克斯坦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到,还很具挑战。
讲座结束后,杨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同学们也对哈萨克斯坦及其总统选举这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场讲座知识量非常密集,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
主讲人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负责人,国家级新亚欧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上合组织与跨欧亚一体化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中俄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大学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等职。先后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取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供职于外交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和华东师范大学。曾任上海市晨光学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研究》副主编。法国赛尔奇·蓬图瓦斯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的客座或访问教授,现为7种国外学术刊物的编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等纵向课题11项。已发表中、英、俄、法、德、日等文字的论文60余篇,撰写大量咨询报告。2008年至今学术成果先后6次获省部级奖励,获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指导学生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 (毕业论文) 1次。
(图/文:阮斯文;审核: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