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至6日,我院教授赵红、杜布阔娃(外教)与副教授李肃、倪璐璐应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的邀请,在线参加了第九届“翻译理论、实践与教育问题”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富汗等国家的77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月4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点(北京时间14点),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校长致辞,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此后各位学者及代表分别按照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及小组报告。
会上,杜布阔娃教授以«Китаизмы в русскоязычных переводах: 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постредактирования»(俄语翻译中的汉语借词:后编辑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聚焦了汉语翻译成俄语后借用汉语的情况。在翻译校对及编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不符合俄语传统的词汇和语法元素。她从翻译理论出发,概括这些现象为“汉学化”(即从汉语借用到俄语中来的词语),并举例详细分析了这种现象。
赵红教授的发言题目是«Учебники по переводу в Китае: проблемы и решения»(中国翻译教科书:问题与解决方案)。她详细对我院安新奎教授主编的《俄汉文体与翻译》教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报告中,她明确了学习翻译理论和实践需要系统的学习材料。而该翻译教程通过对不同文体风格文本的分析,突出了翻译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这对优化翻译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肃副教授的报告涉及翻译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她报告的题目是«Проблемы письменного перевода: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переводов китай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русистов старших курсов»(笔译问题:以中国俄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翻译为例)。在报告中她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俄语与汉语的语法特点,阐释了翻译问题的成因,并以具体翻译情况为例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倪璐璐副教授以«Замена образов при переводе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ов 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прагматики»(俄语熟语汉译换象语用分析)为题目做了小组汇报,指出俄语熟语汉译时,译者的跨语转换过程实际上是动态的文化调适过程。翻译过程中,双语形象的语用价值一直在动态博弈中。当译者面对文化空缺或冲突现象时,可换译形象,引申或转化语里意义,弥补文化空缺,破解文化冲突。
整场学术会议知识量密集,按照翻译理论、翻译实践、译者职业培训、文学翻译、语言研究等五大模块进行小组讨论。与会者的发言涉及翻译学的方方面面,如口译策略、笔译实践、翻译方法、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听翻译、翻译技术、翻译教学、翻译培训、法律翻译、术语翻译、文学翻译、文化翻译、修辞翻译、翻译批评、ChatGPT等主题。
本次国际会议学术气息浓厚,每位发言人报告后均有问答环节,可就翻译领域某一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上,我院教师参会代表积极与来自俄罗斯等国家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线上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我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而且大大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对于了解当代俄罗斯翻译学的发展前沿十分有益。据杜布阔娃教授所言,这已经是我院师生代表第三次参加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这充分体现了我院师生正在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倡议。
背景介绍: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成立于1937年,位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是俄罗斯十大名校之一。它是俄罗斯一所古老且久居盛名的语言类院校之一,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17年。它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齐名,是俄罗斯最有声望的两所专业性语言大学,其毕业生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工作。(文/图:倪璐璐、杜布阔娃;审核:黄达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