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加强专业建设,提升跨学科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俄语学院于6月18日至26日如期举办2024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学术周活动。本次学术周共邀请校内外6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不同主题开办学术讲座,我院部分教师及全体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参加学习。
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我院俄语国家研究方向特聘硕士生导师薛福岐研究员开展题为“欧亚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俄罗斯政治发展为例”的讲座。薛福岐研究员首先指出我国发展区域国别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在世界历史演进和国际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随后,他在中心-边缘结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俄罗斯在欧亚地区所处的中心地位的特征,并用比较政治学视角,对比了俄罗斯与欧洲权力体系的异同。最后,薛福岐研究员围绕俄罗斯“单一中心”政治权力的特性,列举了政教关系、央地关系、政治与经济权力关系及政治与媒体权力关系四个俄罗斯政治研究方向的选题。
6月19日,《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执行主编、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和平教授开展题为“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讲座。王和平教授指出,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落脚点应在于服务国家和社会,围绕新文献、新问题、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新假设等“九个新”来进行论文选题。随后,王和平教授详细讲解了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各模块的撰写规范和注意事项,强调师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确保论文写作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
6月20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我院“西外学者”特聘教授周民权开展题为“社会性别定型视阈下的俄汉女性形象分析”的讲座。周民权教授首先对“社会性别学”进行概念界定,阐述了选题缘由,指出通过对比俄汉双语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掘社会性别定型所固有的一般特点,确定俄汉民族文化特色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随后,周民权教授梳理与评介了俄罗斯学界就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并辅之以适量的俄汉语言对比,指出由于社会文化、民族习性、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等不同特点,俄汉两种语言中的社会性别定型差异在所难免。
6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登峰战略特色学科——乌克兰学科带头人赵会荣研究员开展题为“乌克兰危机演进的前景、影响与应对”的讲座。赵会荣研究员首先指出,乌克兰危机的全面升级既是俄乌两国之间关于乌克兰领土和发展方向的对抗,也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地缘政治对决,具有零和性和长期性。随后,赵会荣研究员具体分析了俄乌冲突的前景、影响俄乌冲突的因素和值得注意的风险,指出俄乌冲突加剧了俄乌地缘政治的博弈,加速了世界格局改变。最后,她强调俄乌冲突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6月26日上午,我院俄语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俄语口译专业硕士生导师林梅教授开展题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口译实践”的讲座。林梅教授首先从口译的定义、实践形式、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和主体性四个角度,阐述了口译作为一种翻译活动和翻译类型的特点,指出其特点决定了译者需在反复实践中提高口译水平。随后,林梅教授分别就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译者需把握的原则、具备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展开详细而生动的讲解。
6月26日下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副校长党争胜教授开展题为“《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解读”的讲座。我院全体翻译专业硕士导师及一年级研究生参加学习。党争胜教授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发布的《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为基础,从基本原则、实践特色、问题导向、解决方案、翻译实践报告的结构和语言及字数要求六大方面,对专硕翻译实践报告撰写规范和要求进行了全面解读,并结合口笔译专业实践报告的撰写模板,针对师生在撰写和指导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和专业的解答。
俄语学院研究生学术周活动自2021年秋季以来每学期如期举办,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学术体验。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近距离的交流与学习,我院各专业研究生能够在完成专业课堂学习的同时,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开阔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改善我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图文:赵鑫磊、秦媛、王佐月、金天威、李嘉欣、杜钰墨、贺琦;校对:金天威;审核:余源、黄达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