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学院院庆70周年系列讲座纪实——俄罗斯和中亚关系三十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7 点击数:

应黄达远院长的邀请,今天有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们作一次学术交流,来研究俄罗斯与中亚的关系。因其地理与中亚国家邻近,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和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张骞、班超、玄奘、甘英、法显等一系列著名人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畅谈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关系发展三十年。

我们首先谈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关系历史。早在十九世纪俄国人就征服了直到锡尔河的哈萨克草原,从而首次进入中亚。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彻底拿下土库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亚各国也发生了革命,成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独立后俄罗斯与五国关系发生变化。

中亚是中亚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区、特殊利益区。俄罗斯要振兴,离不开中亚国家的支持,离不开与中亚地区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和语言这五大领域的联系与合作:一是要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密切领导人之间关系;二是缔结同盟或战略伙伴条约和协定,从法律上保障俄罗斯在中亚国家的利益,把俄罗斯与中亚各国捆绑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三是突出地区安全和军事合作;四是要着重抓经贸合作。能源合作、地方合作和劳务合作是俄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中的三大重点。2015年初开始运营的欧亚经济联盟是普京在独联体地区加速推进一体化的主要成果;五是要重视人文合作和软实力的影响。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努力,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和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在中亚国家保持了传统而深刻的影响,并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大国。

然而,在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紧密联系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矛盾与问题。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一是中亚国家不愿与俄罗斯搞政治一体化;二是对历史问题存在分歧;三是中亚国家不愿做俄罗斯的“小孩子”。俄罗斯仍然习惯于把中亚国家看作“小兄弟”,在处理与它们关系时显得简单、随意,甚至“粗暴施压”。这使得中亚国家感到不满;四是在经济上俄罗斯力不从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经济一蹶不振。对中亚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俄罗斯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力下降。在文化和语言领域,中亚各国把发展本民族文化和语言放在首位。俄罗斯人口在中亚各国的占比减少,俄语影响力明显下降。随着中亚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加强,将来在语言文化方面,俄罗斯人与当地人的冲突有可能增加;六是中亚国家在外交上不再唯俄罗斯马首是瞻,虽然俄罗斯的外交仍占中亚各国的主导地位。同时,中亚各国对世界主要大国奉行比较平衡的政策,与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都建立了C5+1的会晤模式。乌兹别克斯坦两次加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又于1999年和2012年12月两次退出。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一起成立了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古阿姆”国际组织,实际上是在独联体地区与俄罗斯分庭抗礼。此外,中亚一些国家与土耳其的积极合作也使俄罗斯感到为难。

最近,美欧和日本利用包括制定中亚纲领、投资及能源控制、军事笼络、民主改造在内的各种手段继续加强对欧亚国家的争夺,竭力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中亚各国为了缓解自己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困难,继续在大国之间奉行多元平衡政策。面对美欧的经济制裁,俄把欧亚经济联盟抓得更牢,俄美在中亚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密切关系自然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总的来说是积极的、正面的、互利的。协商合作是主要的,而消极面则是次要的。在中国在与中亚及俄罗斯的合作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中国维护了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促进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得到推进,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此外,俄罗斯也有效抵御了美国等西方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对中亚地区的渗透,维护了以俄为主导的中亚空间。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协作是中亚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出现了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三方共赢的局面。

最后,我想就中俄应如何加强在中亚的合作方面谈几点思考。第一,我们应在中亚地区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阻止。抵御美国等西方势力的渗透和扩张,尤其是针对我国的敌对活动。第二,中国在加强与俄、中亚国家双边军事安全合作的同时,中国是否可以考虑加强与集安组织的合作。第三,双方应进一步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俄对接合作,以及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协定。第四,上合组织是中俄在中亚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要继续经营好上合组织,让其得到更加稳固与长远的发展。

主讲人简介:王宪举,曾先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俄罗斯外国记者协会主席。其新闻作品获新华社一等奖、 国务院新闻办国际新闻二等奖和三等奖、莫斯科市长颁发的“最佳外国记者奖”;担任过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参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其主要著作有《俄罗斯》、《我在莫斯科当外国记协主席》、《俄罗斯人性格探秘》。是《中国人看白俄罗斯》、《我们和你们——中国和白俄罗斯的故事》、《白俄罗斯名人传》等著作的执行主编。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院校讲授《国际关系和俄罗斯外交》。(文/图:武彤;审核:余源、黄达远)